2013年11月24日 星期日

中醫的困境(中)

中醫正面臨危急存亡之秋,此話半分不假,中醫所面臨的正是當初西風東漸時古中國文化沒落的問題,但破四舊並沒有打倒中醫,很多有志之士流亡海外,因此開創了海內外一波中醫的興起。很多對岸的朋友一直很好奇,小小一個台灣,為什麼出了這麼多名醫;但很可惜的是,很多台灣的人民並不知道,其實台灣曾經有過無數的良醫,很多就隱藏在你我的周遭,但你不曾好好珍惜過他。
在日據時代以前,全台約有2000名中醫師,但隨著日本的皇民化,禁止民間私塾教授華文,一律改讀日本書,只准一般民眾念西醫,因此早期很多台灣的富家子弟,都是留日歸國的西醫。中醫從此轉進草藥店和國術館,50年的時間幾乎催毀了二代的傳承,現今台灣仍有很多青草店,但大多只會用一些簡單的青草藥而不知病理病因,而民間的國術館倒是一直都很興盛,因為在清廷滅了少林後,大批弟子流亡到福建和台灣,於是乎台灣的國術館仍流傳著方世玉和西螺七崁傳下的許多跌打秘方,師父每每遇到難解的外傷,信手用來屢屢神效,因此少林幾乎可稱為中醫傷科的權威。
至於台灣中醫界的復興,第一波盛世是老蔣從中國大陸撤退時,帶來了一堆中醫和武術高手,像是很多武林界的嫡傳弟子,後來都落腳於香港或是台灣,但和一堆名醫一樣,默默的隱身於巷弄之間,不輕易顯露絕學,像是我家附近就有個怪婆婆,說她今年90多歲了,但身體依舊健朗,原來她從小和家裡的保鑣習武,由於賣私煙家裡很有錢,只要聽到哪裡有名醫,就花重金請回家裡當食客,包吃包住養全家人一輩子,因此怪婆婆就像金庸裡的慕容家一樣,習得天下的絕學,後來跟著老蔣來台,60幾歲時醫好一個別人養不活的棄嬰,於是就收為女兒,家母還一度覺得奇怪,這個小女孩的媽媽怎麼這麼老,但唯一可惜的是怪婆婆的脾氣過於古怪,因此一身的絕學應該是沒人能傳承下來。
而台灣第二波的中醫盛世,則是對岸發生文革期間,大量的人才逃亡海外,像是師祖聽說就是這麼來台的,在這麼危急的時刻有能力逃出國,相信絕非等閒之輩,但他不准師父對外提及他的名諱,文革過後就返回大陸無聲無息,好幾次師父利用替高幹醫病時打聽他的下落,但總是回說好像有聽過這個名字,但這麼厲害的高手除了權力的最核心,其它人是無從接近的。
但可惜的是,兩岸目前正面臨相同的困境,發生的原因不盡相同,但結果卻是可悲的一致,就是傳統中醫正走向衰落,替代而起的是披著中醫皮的醫匠,因為中醫沒學透徹,進而從體制內否定中醫,把傳統中醫一步一步推向西醫的死胡同,最後的結論就是中醫無用,學著日本高喊著「廢醫存藥」,渾然不知日本的漢醫自從推行「廢醫存藥」的錯誤決定後,再也沒有中醫大家傳承下來,因此對整個中醫界再也沒有影響力,韓醫保存的經典都比日本來得豐富,因為沒有中醫理論支持的中藥就是廢物,偶而亂槍打鳥發現有成效,但再也沒有系統性治病的功能。


目前兩岸三地所面臨的困境大致如下:
1 中醫師培養不易:
清代名醫葉天士臨歿誡其子說:「醫可為而不可為,必天資靈敏,讀萬卷書而後濟世,不然鮮有不殺人者,是以藥餌為刀刃也,吾死,子孫慎勿輕言醫。」因此想要當個合格的中醫師,絕對不是在學校念個幾年書就可以,也不是聯考分數比較高,就代表你天資聰穎適合習醫,中醫之所以吸引人,就是因為它如同武俠小說一般,要講求根骨和悟性,聰明的人不見得悟性高,但若是修身養性,是可以大大提升自身的靈性,所以我才會覺得整天念西醫的東西,搞得我中醫都悟不出新道理了,因為中醫要提升功力,不單只在學和讀,還要推理思考和經驗的輔佐,悟性就如同根骨、醫理就如同招式、經驗就如同內功,就如同張三豐張無忌要把學會的招式忘得一乾二淨,中醫的病理學通後,就需內化成自己的語言,而不是謹守著醫書上教的一招半式,妄想要紙上談兵奪取天下。

大家從小看武俠小說就知道,一個人的內功可以隨著經驗累積而增強,但根骨卻決定你能夠到達的極限,因此滅絕師太之所以傳位於經驗最不足的周芷若,就是看中她的悟性高,將來的成就無可限量,但可惜的是她心術不正,中醫不怕落入壞人手中,就是因為凡是心術不正者,必然不好悟道,因此中醫的能力必定無法提升,但習得中醫醫好人很難,殺人卻很容易,所以葉天士才會告誡子孫不得輕言習醫,不僅需俱備悟性,還要讀書破萬卷,因為很多奇病怪症就記錄在先賢的醫案裡,所以許多號稱只讀傷寒一家的中醫,我真的不懂何以大言不慚的說他懂中醫,難道他比葉天士厲害?人家可以不恥下問,虛心請教各門各派,最後自成一家,中醫因為中國的政治經濟南遷,經過了千年的發展,才從金元四大家手中補足了傷寒論只洩無補的缺點,再經過近千年,才由清代溫病八大家完成了南方溫病的醫療體系,你說你在中國北方看病只學傷寒我沒有意見,但若在台灣不學溫病何以醫病?全面否定古聖先賢兩千來年的心血結晶,是我始終不能理解的疑問。



2.傳統中醫出現了人才斷層:

這點比第一點又再嚴重了許多,兩岸形成此問題的成因不同,但結論卻是相同的,讓我有點哭笑不得。大陸的問題主要在文章開頭所述,二次的人才大流失,當然中國地大物博,還是有許多名家偷偷傳承下來,但千萬不要小看文革十年人才斷層的影響力,像是張藝謀導演就是文革後才有機會念北京電影學院,才有機會出人頭地,但前面已說中醫師培養不易,這十年間有多少國寶消失在世上來不及傳承,自然也在下一代放大影響,尤其後來大量的成立中醫院,師資根本就青黃不接,一代誤一代的下場就是中醫也跟著失傳了,這點台灣倒是滿相像的。

而台灣中醫傳承的斷層主要跟全民健保有關,相信很多台灣的同胞都知道,看名醫大多要自費,而有健保大多看不好的怪現象,因為健保局限制太多,很多不在條列的中藥不能開,一般的草藥也不能開,還限制每天每人的劑量,對某些重症患者而言,那個科學中藥的劑量根本就是“聊笑”而已,因此很多中醫師不跟健保局打交道,因為限制太多最後反而被病人怪東怪西的,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但也因為健保的原因,一度造成堅持傳統中醫的醫師們乏人問津,因為大家都認為交了保費就是要“回本”,因此不願意自費看中醫,而也是因為這個“吃到飽”的觀念,造成台灣過度的醫療浪費;但可喜的是,隨著人民對大自然的覺醒,很多科技人選擇回到鄉下用最古老的方法耕種有機農業,也因此帶動一波回歸中醫的熱潮,但可悲的是,經過一代人的凋零,當初來台的中醫大家們,真正傳承下來的少之又少,很多子孫寧可選擇念西醫,也不願守著中醫窮一輩子,因此現在想要找到值得信任的老中醫,簡直快比登天還難。

我就有認識中醫班的學員,當初家中的長輩要他學中醫傳承下去,但高科技業黃金廿年吸引大量台灣的人才,等到年紀大了生病了,才發現中醫的好處,但當他想學中醫時,家中的長輩早已不在人世,到頭來才向師父習醫,現在已頗具大將之風。還有名醫的子弟無人接衣缽的,很有心的把長輩的醫案交由師父整理出書,不致於讓心血淹沒於荒煙蔓草之中。有趣的是,現在中醫班裡學得最好的,往往是家裡有人生病,不得不把中醫學通,反而是一堆有牌的中醫師,公務繁忙以至於無法好好學完整。

3.中醫的現代化演變成中醫的西化:

這個幾乎是中醫界最頭痛的問題,因為現今中醫體制大多由西醫所把持,而西醫又始終抱怨中醫難以融入西醫的體制中,因此最後決定由學制下手,改造一整個世代的新中醫,最後變成一群中皮西骨的庸醫,完全無法看病。聽說對岸甚至有教授在新生入學時直接講明,要賺錢請想辦法改行當西醫,中醫當你學有所成你也老了,而我的確也認識許多中醫系畢業而在西醫執業的朋友。相比之下台灣就幸福的多,因為中醫師大多自行開業,不需要在大醫院裡當成西醫醫到最後的“剩餘價值”,我想對岸醫界和醫病關係的故事在網路上很多,不需要我在此冗述。某些有志之士就會在鄉野民間拜師學藝,但要從這種小量的培養去抵抗大量的製造,簡直是不成比例的失衡,下場就是一般人很難找到真正會看病的中醫,最後開始懷疑中醫,甚至跟著打壓中醫。

但我並不是全然排斥中醫和西醫的接軌,相反地,我覺得身為新一代的中醫師,是必需要暸解你的病患之前究竟做了哪些醫療,現今中醫面臨許多的難題就是,我們無法解決長期接受西藥影響後的病症,很多是西藥的負作用,更多是脈症不合的怪病,像是前一段時間就有個病人說肚子痛,去醫院打了點滴消炎後,隔天又痛,師父一看就說你這是盲腸炎,但因為西醫消炎所以看不到耳輪甲錯的病徵,然後手腳是冰冷的但脈又跳得很快,這就是脈症不合,需要很有經驗的中醫師才有辦法判斷準確。因此師父常說沒有急性盲腸炎,盲腸炎會化膿都是被消炎或是患者拖出來的問題,但好在這個患者沒有再回醫院檢查,不然又要白白被割然後住院好些日子。

根據我學中醫的經驗,發現中醫和西醫的學習,就如同中文和英文的差別,要一個母語是英文的孩子把中文學好,遠比要一個母語是中文的孩子把英文學好要難上千百倍,而中醫又必需通曉古文,因此進入的門檻非常的高。可惜的是,現今學制大多西醫為主修,中醫反而成為選修,不但中醫學習的時數少得可憐,先學會西醫的理論後,要再把腦袋轉換成中醫的語言,就像同時學中英文一樣複雜,往往干擾大到兩邊都一起退步,因為中西醫對病理病因的看法大相徑庭,對藥理的觀點也截然不同。想要學好中西醫,必需如同學習語言一般,先學好一種,再慢慢接觸另一種。因此,我覺得最佳的中醫學習模式,應該是在中醫初步成師後,再接受1~2年的西醫訓練,而這剛好與目前台灣中醫師特考相符,其實中醫師特考是個很不錯的制度,但執行出來的成效如何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似乎又不小心說太多雜話了,以上內容如有得罪,在此先說聲抱歉,在下才疏學淺,只是閒來沒事表達一下個人的淺見,肯定有很多與事實相出入的論點,也懇請大家多多提點。希望不會覺得這個主題又臭又長,其實我沒有想要寫這麼長的,但中醫的危機真的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