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6日 星期二

自然產與剖腹產之比較分析

田原筆記——

一個姑娘,剖腹產下6斤重的兒子,術后感覺有些腰疼,她安慰自己:哪個女人生完孩子不腰疼?過幾天就好了。幸福感讓她一時忘記了疼痛,但這疼痛卻一直伴隨她到孩子滿周歲時,她形容那種感覺:像在骨頭之間墊了個鋼板,隱隱地酸疼,晚上經常疼醒,如果吹了會兒空調,著了點兒風,或是下雨陰天,更是感覺腰要折了,但是檢查、拍片兒,沒問題,醫生無法給出治療方案。

孩子快滿6歲了,她仍被疼痛折磨,曾經婀娜的腰肢,已經有彎曲的跡象,而這個姑娘,也不過才28歲,未來的路,還很長。

世界醫學權威期刊《柳葉刀》發布過一個報告:針對中國、印度、日本、越南和泰國等9個亞洲國家的調查發現,在2007年10月至2008年5月,中國的剖腹產率高達46.2%,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上限的3倍以上,其他8個國家的平均值為27.3%。

1
剖腹產是對自然分娩的一種必要補充,而絕不是完全代替
田原:跟年輕的媽媽們聊天時,談到生產時醫生主張剖腹產,她們也願意接受。這些年輕媽媽們,像談衣服、香水一樣,談橫切還是豎切、要不要“側切”,怎麼縫線才“無痕”……好像身體隻是一件衣服,可以隨意縫紉裁剪,卻幾乎沒有人談到其中的隱患。作為傳承數百年的女科世家,你們如何看待剖腹產?



王氏女科:剖腹產手術,在解決難產,救急的情況下,確實救回了很多生命,有很大的貢獻。但即使是西醫大夫,也應該對剖腹產持嚴謹的態度:這畢竟是手術,是對身體的創傷,必然要有風險。要我們來說,它的定位,應該是對自然分娩的一種必要補充,而絕不是完全代替。作為女人本身,就更應該了解自然生產的種種益處。

前些年,選擇自然生產的人少到一個低谷了,很多胎位正常,本來可以順產的人,因為怕疼,怕陰道鬆弛,情願多花點錢做手術,麻醉后快速完成分娩過程。

她完全不了解,剖腹產出生的孩兒,比產道自然“推臍”出生的孩兒要更快離開母體,離開他生活了十個月的環境,而重新適應一個需要靠口鼻、皮膚呼吸的新世界。這是從胎兒到嬰兒,一個必須經歷的適應過程。

不經過產道的“按摩”,要迅速適應子宮以外的另外一種環境,對嬰兒稚嫩的小身體來說,是巨大的挑戰,不少小娃娃,在這個過程中,出現惡心、嘔吐、呼吸困難、肺濕綜合征,或吸入性肺炎等等。

近年來西方一些研究報告也在不斷發現,未經母親產道擠壓的嬰兒,全身的感覺得不到全面“激活”,在成長過程中,手眼協調能力比較弱,脾氣急躁,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患多動症和自閉症的幾率比較高,醫學上稱之為“感覺統合失調症”。

2
不必要的剖腹產,所留下的隱患,可能還要更為嚴重和深遠
田原:越來越多的女人選擇剖腹產的背后,存在一個現在人和現在的醫療理念,如何看待身體和生命?

一個中醫院校畢業的女孩子,從備孕開始,就和丈夫一起積極的調整身體,嚴格控制飲食和體重,服用中藥調理。她說,我要准備好最佳的身體條件,懷一個好孩子,然后自然分娩。她的努力確實有效,大概四個多小時就自然生產,產下一個男寶寶,過程很順利,但是她說生產過程中,醫生幾次勸她改為剖腹產……

王氏女科:這就是一個時代性的問題,一味追求快速,而忽略快速背后的危機重重。剖腹產最初是怎麼出現的?有這麼個典故——根據記載,剖腹產手術始於羅馬,當時隻用於孕婦死亡而胎兒尚存活的特殊情況﹔到16世紀初,瑞士一個閹豬人,因為妻子難產而實施了開腹術﹔之后,兩位意大利外科醫生,將開腹取胎應用於難產婦人,但因產后流血不止和后繼感染,產婦一般不能存活,剖腹產術在當時被稱為“災難性手術”,經過相當長一個階段的改良,增加了麻醉術和抗生素的保護。

我們也承認,剖腹產手術本身,確實在技術層面進步得很快。

但是回到身體、回到生命系統,回到中醫的理論體系,不必要的剖腹產,所留下的隱患,可能還要更為嚴重和深遠。

人體為什麼被“設計”為一個相對封閉的整體?中國有句俗話,叫“人活一口氣”,這口氣從臍帶被剪斷的那個時候起,就被封存在體內。但是,隨著手術技術的不斷精進,大家都著急地把自己的身體交給醫生,交給手術刀,好像快速切掉“病灶”,就能永絕后患,導致被“打開”身體、打開子宮的女人越來越多,甚至呈現出一種失控的狀態。

很多女人是在不了解子宮被剖開后,可能會產生什麼樣副作用的情況下,接受了剖腹產或者其他手術——手術會使得肌肉的正常收縮功能被破壞,宮縮受到影響,有的女人在術后流血不止﹔我們在臨床上也觀察了不少病人,很多本來身體挺健康的女人,在經歷過剖腹產手術之后,體質明顯變差了,以前能扛著大包走南闖北的西北姑娘,自從剖腹生了孩子,上幾層樓梯就冒虛汗﹔以前從不感冒,不管多冷都比別人少穿一件衣服的人,現在不但愛感冒,還比一般人更怕冷,還有患上關節炎的……

其實不隻是剖腹產的女人出現這些問題,經歷過闌尾炎手術的好多人,也存在這個問題。就是因為打開的身體,“跑掉”了一樣東西,就是“氣”。

田原:說到剖腹產的副作用,顯性的問題是這些,隱性的呢?我想起一位讀者的經歷,很值得探討。她說剖腹產以后,發現兩乳之間,長出一個硬硬的結塊兒,檢查了,什麼也沒發現﹔問了同病房的一位產婦,也有同樣的問題,另一個共同的問題是,奶水太少,喂不飽寶寶。

為什麼兩位剖腹產的新媽媽,都在這個位置生出結塊兒?她帶著疑問,尋求中醫的解答,結果在經絡圖上發現,原來長結塊兒的位置,叫膻中穴,隸屬任脈。出於好奇,她經常下意識地揉一揉這個結塊兒,過了一段時間,結塊兒變軟了……她講自己的感悟,是不是剖腹產“切斷”了任脈,氣血一時不通,瘀滯在膻中穴,所以生了一個“氣結”,揉一揉,氣散了,結塊兒自然就沒了?

王氏女科:這個分析有道理,但是剖腹產對經脈的影響,又不隻是任脈,因為小腹的部位,是很多經脈匯集的地方。

人體有“四海”,血海、氣海、髓海、水谷之海。血海為沖脈﹔氣海為膻中,是任脈上的穴位,就在兩乳之間,是任脈氣血轉輸到乳房的中樞點,就是那個讀者說到,她生出結塊的地方﹔胃經為水谷之海,也從腹部經過﹔而且剖腹產,是直接打開子宮,子宮又直接關聯督、任、沖三條人體重要的經脈……

我們沒有修煉過內觀身體的功夫,所以沒辦法知道在腹部切上一刀,體內的氣機,會發生什麼樣千絲萬縷的變化,但是在臨床上,確實能夠看到很多剖腹產的女人,出現乳汁分泌少和四肢無力的症狀。

也就是說,這一刀下去,勢必影響的是身體整體的氣血循環。還有現剖腹產的產房都要開冷氣,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不管是剖腹產還是其他手術,麻醉也好,不麻醉也罷,因為大量失血,身體的警覺性必然要降低,這時候再有寒氣侵襲,這是要命的事情啊!女人生殖系統的各種腫瘤,發生的一個關鍵因素就是受寒!更不要說把身體、子宮打開的時候,還要開冷氣!

可以說,剖腹產在技術層面,已經到達相當高的水平,可以有很多選擇。有橫切,在陰毛線上方,垂直於腹中線做一個小的、橫向的切口﹔另一種是豎切,沿著腹中線,在陰毛線上方到肚臍之間做一個垂直的切口。

橫切口更常用,豎切口通常用於分娩比較困難的情況﹔還有就最近幾年比較流行的側切,在會陰處,陰唇旁邊的位置做一個切口。

但是很奇怪的是,我們也發現這些年來,女子們選擇哪一種剖腹產,關注點都圍繞在是不是影響美觀、影響性生活上……這個不應該是產婦們關注的重點啊,重點不是生一個健康省心的小孩兒嗎?我們不反對剖腹產,但更應該鼓勵孕前調養身體,讓女人們都盡可能感受自然生產帶來的種種益處!

3
臨床上因為剖腹產,而導致乳汁分泌減少的女人佔50%
田原:現在人對剖腹產自然而然地接受甚至推崇的態度,把你們也搞懵了……

王氏女科:徹底懵了,怎麼好像自然生產,反倒成了最難、最不可思議的選擇?是我們跟不上時代的腳步了?不管西方醫學新開發了哪種助產方式,我們感覺他們最值得我們學習的一點,就是對新的發明,在臨床上不斷觀察和反思。

比如這個會陰側切,有的報道上就說了,美國的助產醫生對中國產婦這麼高的側切率感到驚訝,因為在他們看來,這是傷害性很大的手術。可是在中國產婦的眼裡,倒成了流行,是“美容”生產的一種……

我們曾經聽到一個很追求時尚的女孩兒說,側切才不妨礙以后穿比基尼。比基尼重要,還是健康重要、后代重要?會陰也是任脈上的重要穴位啊!

人體內部氣血的縱橫交錯,是跟宇宙一樣復雜的立體結構,所以古人講“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這個“父母”,往大了理解,是天和地,天地就這麼造就的我們的身體,不可能切一個地方,是不傷到經絡的。

自然生產的女人,因為本身氣血不足,乳汁生化無源,產后都可能出現因為沒有足夠的氣血轉化為乳汁,沒辦法母乳喂養的情況,剖腹是加倍的氣血消耗,更不要說現在很多偏干瘦的姑娘,本身就是一個陰不足的狀態,產后少奶的情況就更多﹔氣血充盈的母親,才會脹奶的。

田原:你們在臨床上,看到因為剖腹產,而導致乳汁分泌減少的女人很多?

王氏女科:太多了,就我們的臨床觀察來看,能佔到50%。

田原:現在女性所面臨的,不是想不想母乳喂養的問題,而是能不能母乳喂養的問題了。

王氏女科:就是這樣啊。奶不夠吃,隻能吃奶粉。吃奶粉的孩子,體質跟吃母乳的孩子完全不一樣。吃母乳的孩子,6個月之內不容易感冒的,吃奶粉的孩子就容易感冒。

母乳,跟生養孩子這套體系是“配套”的,它天然就具有嬰兒成長所需要的一切養分,這個天然“配方”,是沒有人工能夠完全模擬的﹔牛羊的乳,跟小牛犢、小羊崽兒的生長發育需要,也是配套的。所以奶粉怎麼可能完全代替母乳呢?奶粉和剖腹產的存在,是同一套體系,它們都是生養孩子過程中,遇到難處的時候,比如難產、少奶時,一種必要的補充,但絕不可能替代。

母乳喂養,對母親本身的好處也被很多人忽略了。孩子一口一口嘬母親乳頭的時候,也在幫助母親的子宮增強收縮,排出瘀血、惡露,因為乳房和子宮都在一條線上,彼此有內在的呼應關系。

母乳喂養的女人,一般產后4∼6個月才能月經復潮,足見乳汁和月經、帶下,都由同樣的物質生化,當需要奶娃娃的時候,月經會自動“關閉”,這本身也是對女人身體的一種保護,幫她在節省氣血,專用一處。隨著孩子長大,輔食增加,母乳量減少,臟腑又有能力產生“余血”來灌溉子宮了,天癸重新降臨,月經周期才重新開始。

田  原:女人的身體智慧太美妙了!很多時候,愛自己的身體,其實不需要做得太多,懂得並順遂身體的本能,不去干擾,就很好。

王氏女科:在古人眼裡,確實是這樣。真正好的女科大夫,不能隻管生孩子的問題,乳汁問題也要管,月經、帶下,這些問題都要照顧到,才能全面的把握屬於女人的生命屬性,幫她治病的時候,才不會顧此失彼。

田原:希望更多的女人,早一點了解究竟何為女人,何為“女人的身體”,不要用自己的身體,去驗証傷害。

王氏女科:這些年,隨著剖腹產“副作用”的提出、反思,加上不少遺留在孩子身上的問題,都開始顯現出來,已經有不少女人,想要嘗試回歸自然分娩,這個轉變挺好,但是也需要醫生的幫助和支持。

不要怕自然生產的痛,這個陣痛才真正是一時之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